【轻松】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山城人的祖屋,乡野中的巴渝文化基因库

  重庆璧山区藏着一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博物馆,它是唯一一座设立在乡野田间的博物馆,没有钢筋水泥加持,仅以红砖素瓦示人。而古旧的红砖厂房和锈迹斑斑的铁门之下,是馆长刘健耗费半生心血收购的大量珍品。

  博大圆满祥瑞的美好寓意,在足以恢复数百座古宅大的古建筑构件,在5000余块家训木雕字板,在成千上万尊形态各异的石像,散发光。其数量和价值,西南罕见,罕见。

  所谓知根脉,行方远,而探寻巴渝文化与祖辈记忆的起点,或许不在城,在乡野。

  空间 重庆大圆祥博物馆

  面积 ㎡

  位置 重庆市璧山区健龙镇龙江新石村5社原天福碗厂

  从重庆市区驱车一个多时,到现存最大的巴渝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大圆祥博物馆。之前曾无数次设想这种规模的民间博物馆是什么模样,刘馆长多年的锲而不舍又历经多少艰辛和辗转。

  走进博物馆时,眼前景象还是让人不禁感慨这条不得不走的艰辛路,终是有人走上去了,且走得越越宽广。

  · 大圆祥博物馆入口

  大圆祥博物馆位于璧山区健龙镇,其原址是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天福碗厂。

  据璧山县志记载,百年前,这里制造的天字碗曾在璧山城内人尽皆知;至今博物馆入口处仍旧保留着天福碗厂四字招牌,以及旧厂内六根高耸的烟囱。

  选址在此算得上是机缘巧合。

  刘馆长17岁参加工作时在璧山供销社上班,每天都会跟着天福碗厂的师傅做清点搬运工作,当他开始寻觅地方安置多年收藏的藏品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天福碗厂。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馆藏文物多达0余件,可恢复上百座巴渝古建筑群。

  旧工厂车间被重新利用,成了7个对外展厅,分别是门窗匾馆寻根堂石雕艺术馆精品典藏馆佛道造像馆家具床展厅以及家训字版馆。

  石板地面满是磨损破裂的痕迹,四墙壁也布满岁月斑驳,然而,内几棵移栽的古树却依旧挺拔,茂密的枝叶直挺挺地向天空伸展在这清幽寂静的博物馆,生命的故事还在延续。

  到门窗匾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代石雕三世佛造像。 右边是代表过去的燃灯佛,间是代表现世今生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代表未的弥勒菩萨未佛。

  听刘馆长女儿刘炜女士讲述请回佛像的经历,可谓曲折2008年,就在佛像即将被运往境外时,金融危机爆发,海外买家断资金,多亏刘馆长在第一时间赶到,历经坎坷,最终将佛像请回,安置在博物馆内。

  · 宋代石雕三世佛造像

  然而佛像的故事却不止于此运送到博物馆后,馆长依次摆好三个基座,就在最后一个基座摆放完毕时,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而当馆长和工作人员把三尊佛像请上基座后,漫天大雨又戛然而止,空坝有人指着天空大叫,抬头望去,原本一望无垠的空却是黑压压一片,成群的老鹰在空盘旋,几秒后散去。

  看着刘炜女士讲述时激动却又肃穆的神情,于缥缈间生一种震慑人心的奇异力量,面对此景,忍不住感叹自己的渺。

  门窗匾馆总面积约2500㎡,佛像四才是这里的主要馆藏,包括明清时期的门神门隔扇雕花门匾额等。

  门神除了常见的各种武门神还有文门神财神关公童子钟馗等,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安助功利降吉祥。

  · 各类砖雕,通常用于石门影壁山墙上。

  其有两道门神门得到社会科学专家如此评价 莫高窟是把矿物质彩画在石壁上,而这两道门却是把矿物质彩画在木头上,可以称其为‘木头上的敦煌’。

  看向四密密麻麻的藏品,身处其的震撼与感动无以复加。眼前所看到的不止是普通的门,每一扇门都代表了一个家或一个家族,有多少道门就有多少个家和关于家的故事。

  意犹未尽的我们继续到特色主题馆寻根堂。

  收纳百家姓氏,传承氏族文化这里收藏的就是曾经安放于各个家族祠堂里的祖宗姓氏牌位神位,能看到许多前参观的人们在寻到自己的姓氏后,或虔诚凝望,或叩首敬拜。

  寻根堂最里面的房间是祖母厅,坐落着一尊明代红木祖母像。 门梁的间隙里投进一缕光,端坐在上方的祖母眉眼间带着温柔静静地望向远方。

  恍惚间,儿时记忆浮现,曾在老家背后操场里嬉戏奔跑的自己,身旁也有这样一个安静坐在木凳上的外婆。这么多年,仿佛无论我跑多远多快,回头去找,外婆始终在那里,满眼宠溺地望向我。

  石雕艺术馆分外亮堂,少了老厂房那股子幽暗,填几分明媚。藏品年代上至唐宋下抵民,各个时期的石雕作品都有呈现,各类民间佛像道教石雕造像题材众多,除佛祖外还有道教各神官像福禄寿关公等。

  · 佛像身后的门都是由刘健馆长整套运回博物馆,其间还留有被烧毁过的黑色焦痕。

  · 门当户对的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石雕艺术馆外有一段长60米的艺术长廊,两侧摆放了各时期的石雕,最有趣的是一对被戏称为傲娇狮的雕像。狮子嘴角上扬,憨萌带有一点傲娇,而它最迷人之处在于经由巴渝匠人之手所传递出的坚韧与乐观。

  从石雕艺术馆去往精品典藏馆的路上会穿过一条吉巷谐音吉祥,左边有门神压阵,右边是一排形态各异镇物辟邪的泰山石敢当。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源有一说法相传汉武帝登泰山祈福,从泰山搬了四块石头摆放在未宫的四个角落,于是民间百姓纷纷效仿,觉得泰山能保卫一个家,泰山的石头自然也能守护一个家。泰山的石头也因此被拟人化,姓石名敢当。

  · 泰山石敢当。脚边石阶上渐浓的青苔宛如这个城市的湿润空气与漫长的历史留下的脚步。

  精品典藏馆的主要馆藏为明清留下的门窗撑拱门楣吞口砚台等。

  撑供常见于明清古建筑,是指上檐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雕工技艺精美绝伦,足以证明华夏工匠在古建筑精益求精的追求。

  · 撑供

  尽头一整面墙上挂满了面目狰狞的面具,这便是云贵川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悬挂于门楣之上用祛邪的吞口,犬齿突出,血口洞开,好似能吞掉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保佑风调雨顺,避邪救灾。

  佛道造像馆总面积950㎡,明代红木鎏金释迦牟尼佛坐镇馆。 这尊佛像曾在1900年八联军侵华战争流失海外,辗转加拿大美,头顶的纯金王冠也在过程不幸遗失。

  从香炉飘的幽淡檀香味氤氲开。牧女献糜妈祖像唐自在观世音送子观音······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神情庄重而慈爱。驻足于佛像前,心涌起的并非盲目的崇拜,而是真挚的敬仰。

  展厅尽头墙上,水月观音卧莲观音龙头观音以及洒水观音等526尊观音造像组成的千手观音坛城着实令人震撼,均是川工明清彩绘木雕精品,色彩浓艳,惟妙惟肖,汇集33种化身数百尊法相上千只佛手,历经几个世纪的传承。

  家具床展厅内,数百张木雕床向你娓娓道明清时期巴渝地区古床的发展演变,工匠们以镂雕浮雕深雕浅雕等技法在古床上雕刻出的各种题材的图案,在这里一览无遗。

  藏品包括唯一一张两侧刻有对联的清代官床。倒挂蝙蝠象征福到,牡丹花寓意富贵吉祥,锦鸡头上的鸡冠花谐音官上加官。

  雕工精美历史悠久的古床令人目不暇接,床案上的一刀一刻与灵动的线条都蕴含着过往家族的希冀与期许岁月流转似有千言万语,终究也不过是无言。

  在佛道造像馆家具床展厅的走道间,还堆放着许多没有空间展示的藏品

  家训字版馆收藏着清代至民时期流传下的治家格言名人格言诗词佳句木雕字板,内容涉及律己修身读书治学教育子女睦亲齐家出仕为官普惠相助等方面。

  先祖对后世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都雕镂在这一床一桌的图案之。

  蔡元培曾在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 家训不止需要谨记,更需要一代代的传承。

  藏品除了经典的四书五经朱子家训等,也有许多通俗易懂的民间白话文,而那些文字仿佛是儿时外婆在耳边常念叨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

  在家训字版馆,还可以体验传统拓片制作工艺,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显示出,选择喜欢的内容拓印好后带回家。

  7个展厅全部参观完毕后,刘炜女士带我到刘健馆长的私人收藏馆红藏馆。馆内陈列着大量从红军革命时期到新建立,再到改革开放前后的文化物。

  从1949年至今,人民日报刊登过的庆节报道全部张贴在墙壁上,还有各类宣传画标语奖状;最里面房间内悬挂的8幅油画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为庆祝建20年,集结当时最有名的几位油画大师同创作的作品,曾悬挂于成都天府广场。

  后记

  从红藏馆走出的一瞬间,阳光被层层树叶过滤成柔和的金黄色,轻洒在身上,令人倍感温暖。行至大门处,回望大圆祥,它亦无声凝望着我,数万件藏品唤醒的古老记忆再次浮上心头。

  这里倾注了刘健先生耗费20余载踏遍千山万水的心血,那些门窗桌椅族规家训,静静诉说着生命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所幸的是,我们仍可借助大圆祥的种种怀旧堡垒回到过去能够拥有这样一条追忆历史的路径,我们始终心怀感。

上一篇:【趋势】凯莱止盐酸依匹斯汀胶囊价格 下一篇:【关于】公司有负面信息怎么办